因为没有购房资格或规避限购、税收、登记等政策,一些购房者便借用他人的名字购买房屋,房屋登记在别人名下,钱却是自己出。那么,当房产登记在代持人名下,代持人却将房屋转手卖出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
基本案情
2002年,小赵的父亲赵某民想购买某集团开发的某小区的房屋,但该小区的房屋只能以集团职工身份订购,苦于没有购房资格,赵某民便找到在该集团上班的老乡赵某坤,与之商量后,用赵某坤名义购买了一套房屋。
当时赵某民是该集团铁粉的供货商,而购房款由该集团应付赵某民的铁粉款中抵扣。该房屋在办理登记时,赵某坤隐瞒赵某民将房屋的权属登记在自己的名下。2010年赵某坤因投资需要向小张借款,后因资金断裂,借款无法偿还,于2014年将登记在其名下的该房屋以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小张,同年8月双方办理了过户登记。
直至2017年,该房屋仍由小赵夫妇居住。小张认为,房屋是其通过合法途径购买,并取得了房地产权证,他对房屋拥有最充分、最完整的财产权和物权,对该套房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为维护自身利益,小张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赵夫妇立即搬离该房屋,并赔偿其损失。而小赵认为,房屋是其父亲赵某民支付购房款购买的,虽然赵某坤擅自将房屋登记在其名下并将其出售,但房屋的实际出资人是赵某民,房屋的产权也应当属于赵某民。
法院裁判
梅州市蕉岭县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根据涉案房地产权属证的内容显示,该房屋的房地产权属人是小张。法院依法认定小张是涉案房屋的房地产权属人。被告未提供证据证实是其父亲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涉案房屋产权,法院不予支持。当物权受到侵占时,作为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和恢复原状等物权的保护方式。小赵夫妇一直占有使用涉案房产,小张作为涉案房屋的权利人请求小赵夫妇腾退涉案房产属于行使物权权利,因此,小张请求小赵夫妇腾退涉案房屋,理由正当,法院予以支持。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被告小赵夫妇应于判决生效三十日内搬迁出(即腾退)该房屋,并返还给原告小张,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表示,借名买房有风险,若房屋登记在代持人名下,实际出资人不是登记的产权人,当代持人与善意第三人签订买卖合同并过户,实际出资人的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购房者需警惕借名买房可能存在的风险,依法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科普
借名买房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法律风险?
(一)出资人所面临的风险
1、如果借名购房后,登记权利人反悔,即使当事人留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借名购房事实存在,也为其自身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有甚者如无法证明借名购房事实的存在,出资人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钱房两空。
2、如果所购房屋为保障性住房,出资人实际上并不符合购房条件,即使登记权利人认可借名购房事实,出资人也不可能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3、如果登记权利人擅自出售房屋,交易相对方为善意且已经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况下,出资人不可能要求取消交易拿回房屋,即使证明了借名购房事实存在,也只能要求登记权利人承担相应责任。
4、如果登记权利人擅自在该房屋上设定他权利如抵押权等,在他项权利人为善意的情况下,出资人如果要求确认权属,通常需要涤除他项权利,才能获得他项权利人的认可,更甚之,如果抵押权人按照法律规定和抵押权登记实现抵押权,势必对出资人自身的权利造成影响。
(二)登记权利人面临的风险
1、如果购房需要的是登记权利人的资格、条件以享受优惠,借名购房后登记权利人通常丧失了再次享受该优惠条件的机会,如部分城市的首套房优惠政策,抽签摇号所取得的序位等。
2、如果出资人非全款购买该房屋,而是办理了按揭手续,在出资人不履行按揭还款义务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对登记权利人的信用资质发生影响,甚至银行直接向登记权利人要求还款。
3、如果登记权利人未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时,将会把借名购房的该房屋视为登记权利人的财产,可能会将之作为被执行人生活所必须的财产予以保留,但执行其其他财产,导致登记权利人实际上生活所必须的财产被执行。
另 外,借名购房的情况下,出资人与登记权利人通常关系较为密切,法院审理的借名购房纠纷中甚至多有亲属关系,因此双方基于信任,很多未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协议 约定并不明确。但由于借名购房本身隐藏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容易引起纠纷,除了对当事人本身财产权利的损害以外,亦是对双方感情的破坏,从亲人变仇人 的不乏其人。
如何降低“借名买房”风险?
鉴于借名买房的诸多风险,建议消费者应尽量通过正规方式购房,若不得已需要借名买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
1、借名买房之前,首先弄清楚欲购房屋的性质,房屋能否上市交易,借名购买是否违反国家政策性规定,防止将来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
2、签订书面协议。为与借款合同相区分,书面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借名买房合同关系,可以请第三方见证合同。
3、注意保留双方洽谈、签订借名买房协议时的证据,如邀请朋友作见证、进行录音录像等。
4、注意保存购房手续,付款证明(银行转账记录、收据收条、还贷记录等),购房发票,房产证书等书面证据材料。